作者於文中指出:推行資優教育,不只有益於個人,對於學校和社會亦有莫大的貢獻。然而,有些人對資優生存有一些迷思:(一)以為他是「天生」或可以「人造」。(二)以為他是「全才」或「完人」。(三)以為他自己會用功,用不著別人操 心。(四)以為對他特別施教會使他驕傲自大。(五)以為他在學業上一定名列前茅。因此,作者認為資優教育宜本於「自然」和「催化」並進的原則:(一)多鼓勵少壓力。(二)啟發智慧重於知識傳授。(三)適應差異重於規律一致。(四)創造思考重於記憶背誦。(五)利用社會資源。(六)給予自由時間。(七)培養道德責任。(八)建立一身職志。雖然,教育行政當局已改進入學考試命題的方式和開闢升學管道,但是,仍未能解決資優教育在「為學」和「應考」之間的衝突。所以,作者建議資優教育應讓學生充實實力,練習應付考試的招術,以應付「為學」和「應考」兩方面的壓力。 |